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述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22年7月26—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检索,截至2022年12月,与之相关文献共计570余篇,其中包括期刊论文460余篇,以及各类报纸文章和学位论文等其他研究文献。综观这些文献,学者主要围绕思想来源、主要内涵、原创性贡献、鲜明特征、实践运用等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为深刻理解和掌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进一步深化研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一)思想来源研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1.直接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学界认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接来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和守正创新,后者与前者一脉相承。姜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运用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田鹏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理路,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新。秦宣从“六个必须坚持”的角度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接思想来源。臧安民则对“六个必须坚持”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这六个方面分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理论自信精神、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问题导向思维方法、系统观、为全人类谋利益崇高价值追求的丰富发展。
2.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学界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滋养了新思想,同时在滋养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万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合理思想,这些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董振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行合一”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赋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知行合一”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概念。张异宾认为,这一思想中所包含的矛盾论、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创造性转化和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哲学的理念与观点。
(二)主要内涵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后,紧接着就论述了“六个必须坚持”。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能否与“六个必须坚持”等同,学者对此见仁见智。
一种观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不仅仅包括“六个必须坚持”。而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涵,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其一,是新时代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姜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征,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君如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尤其是其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点、方法,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周杰认为,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实质而言,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其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并形成的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赵剑英认为,其主要内涵具体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观;弘扬伟大精神谱系,勇于进行伟大斗争;坚持唯物辩证法,创新科学思维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三,是具体语境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具体实践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陶廷昌等的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李仁彬的“脱贫攻坚”方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等诸如此类的研究。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将“六个必须坚持”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活的灵魂”“核心内容”“精髓要义”等。有些学者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已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明确界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并围绕“六个必须坚持”及其内在联系展开研究。佘双好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坚守,同时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董振华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韩庆祥等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而提出的,贯穿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刘光明认为,“六个必须坚持”,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论精髓,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关于“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关系,学界比较代表性的观点有“有机整体说”“互为支撑说”。曲青山认为,“六个必须坚持”的六点,既有各自定位、又有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一个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整体。韩庆祥认为,这六个方面环环相扣、步步递进,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辛向阳认为,“六个必须坚持”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反映,是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林建华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了政治立场、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
(三)原创性贡献研究
学界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些原创性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学界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继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在自然观、历史观、时代观、实践观、文明观等多方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成果丰硕。龚云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郝立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置于21世纪的时代坐标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把握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走向或趋势,形成了科学的大时代观和大历史观;刘军认为,在指导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2.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学界专门从哲学高度来阐释原创性贡献的成果还不是很多,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以下几种观点。郝立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时代高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其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判断、“两山”理论、“人民至上”观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党的全面领导、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等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田鹏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一逻辑进路,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探究历史演进规律,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是掌握历史主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维方法。
学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特点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维方法。王伟光认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观点的提出,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吴家庆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科学的方法论,既创造性应用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结合实际推进其具体化,又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四)鲜明特征研究
关于鲜明特征,学界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世界历史视野为着力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四个鲜明特征。
1.根本性和贯通性的统一。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部分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大特点就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王青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灵魂和主线,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郝永平等认为,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体现了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统一。从追求真理方面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聚焦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实现价值方面看,这一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博大的人民情怀。鲁品越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有两大要素构成:一是作为其灵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是整个方法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二是作为其科学基石和法则的唯物辩证法,这是整个方法论的科学手段。奚洁人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具有三大特点: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民性。
3.系统性和全局性相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应加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性、全局性研究。当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论体系的建构方面,其系统性和全局性相统一的特点也多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而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关于方法论体系的建构及其特点,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等,如贾立政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杨玉成认为,这一思想方法论是一个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思想方法、思维方法、根本工作方法和基本工作方法。孔翠萍认为,这一思想的思维方法体系更加注重战略布局与实施的精准性、系统性、创新性与协同性。
4.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国哲学智慧。”也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冯颜利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世界意义主要有:一是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二是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提供了中国方案,三是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提供了中国镜鉴,四是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王兆良等认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当代国际社会,以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价值认知的新构想、新理念,它既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利益诉求,从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共享。赵丽涛认为,辩证审视中国与世界相关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特质的集中体现。
(五)实践运用研究
关于实践运用,学者主要是从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展开研究阐释的。
1.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力回答了当今时代变化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学者认为要自觉把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展开研究。比如,辛向阳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结合研究;张连奎、郝思斯、胡羽分别结合乡村振兴、新安全格局、“双碳”工作等具体实践,展开对系统观念的研究;等等。
2.指导人们不断推进实际工作。
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看家本领,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紧迫课题。部分学者认为,应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比如,辛向阳认为,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多对关系;董振华认为,要在知行合一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伟大革命、把握历史主动;等诸如此类的研究。
(六)总体评价
总的来看,这一命题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被正式提出,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是关于思想来源、主要内涵、鲜明特征等的研究,学者展开了相对详尽的论述,并试图弄清其中的“来龙去脉”,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重要遵循。但是,由于还处在研究初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甚至还存在观点论争,这对于研究本身来说是有利的。真理越辨越明,理论在争辩中不断走向深入,并逐渐统一认识、形成共识。
二是关于原创性贡献研究,学者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角度展开了论述,总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时代观、实践观、文明观等,而且还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这些研究和分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升到了哲学层面,为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奠定基础。
三是关于实践运用研究,学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学术话语讲政治,让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够更加切实的掌握其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核心概念有待明确
综观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涵,学界并没有完全明确。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真正地学懂悟透“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六个必须坚持”等核心概念、范畴,以及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世界观是什么,方法论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二者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何关系;“六个必须坚持”本身是什么关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关系,等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讲清楚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来龙去脉”,才能解决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的问题。
(二)研究视野有待拓展
研究视野决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学界和理论界更多的是围绕某一具体方面展开研究,整体性的、融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视野不拓展,就很难真正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当前,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思想来源、主要内涵、原创性贡献、鲜明特征和实践运用这几方面展开,但对形成背景、发展过程、结构体系较少涉及,还存在研究空白,需要改进研究思路、拓展视野。此外,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视野也需要拓展。当今世界的其他文明成果也应成为其理论来源之一,但目前学界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及,即便提及,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需要拓宽视野,在世界其他文明成果中深挖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关的内容。再比如主要内涵,不能仅仅将视野停留在思想本身,去谈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应该放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世界发展等进程中去研究。
(三)研究内容有待深化
综观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关专著较少,研究深度有待提升,学理上的思考有待深入。当然,一些成果是以理论宣传为主,这固然十分必要,但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文献中的有关论述,还需要深入深化,需要“深入浅出”,而不是“浅入浅出”。此外,一些学者过于追求宏大叙事,没有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给人形成一种“假大空”的认识,这不利于研究和宣传。还有些研究只是简单从经典著作中找到“本本”,而不问其逻辑关系,缺少思想史的研究;有些研究存在碎片化、教条化的问题,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流于教条性归纳和表面化理解。比如,关于原创性贡献的研究,学者大多点出了原创性贡献的内容,但对于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少有深耕,这样蜻蜓点水式的研究很难将问题讲清楚。
(四)研究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的研究角度与侧重点较为集中,主要围绕其思想来源、主要内涵、原创性贡献、鲜明特点、实践运用等角度展开,研究成果扎堆、重复率高,研究方式和内容同质化,并呈现出阐释性有余而创新性不足,描述性有余而分析性不足的特点,具有前瞻性、连贯性、系统性的研究较少,有深入的独创性见解少。因此,应发挥学者的研究自觉,拓宽研究视野,深化研究内容,提升研究质量。
三、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的展望
对于这一问题,下一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明确核心概念,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要把握好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其内涵,学者尚未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在下一步研究中,应在系统梳理“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讲清楚“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其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这些基本问题是关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前提和基础确定以后,学者再结合时代背景、具体实践等,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划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边界。未来研究的方向,可以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手,总结提炼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内涵。
(二)拓展研究视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观研究
“哲学观表达的是哲学家对哲学本身的独特理解和特殊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的提出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等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无不体现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对新时代伟大实践进行哲学思考的,如何运用哲学智慧回应时代需要和挑战的,他的哲学思维的原创性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学者面前需要思考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整体性、融通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并将其上升至哲学高度。待其内涵确立后,应将视野聚焦哲学层面,借助相关文本,研究其哲学视阈、哲学主题、哲学思维、哲学功能、哲学品格、哲学范式、哲学话语等问题,逐渐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观和哲学话语体系研究。
(三)深化研究内容,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专门化、学理化研究,深挖思想背后的逻辑理路,讲清其中的来因去果。只有将问题讲清讲透,才能讲明白其原创性贡献,也才能说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才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
(四)提升研究质量,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
理论的研究最终要落脚于实践,受实践的检验。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是“总开关”;方法论是按一定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行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是为人服务的。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的彻底,就要求研究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更加注重研究质量,真正提出独具创见性的见解。比如,提出一个能够形成有共识的科学内涵,真正抓住这一问题的本质。此外,在指导实践中,理论要想说服人,还“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炼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标识性概念、内涵及命题,诸如守正创新、底线思维等,形成易于大众接受和认同的话语、朗朗上口。只有这样,才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地入脑入心入行,才能将“理论掌握群众”转化为“群众掌握理论”。
(注释略)
作者单位:刘影、杨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文章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02)(整期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3-05-15 14:27:02
基金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2022;
终审:“中社学人”责编曹野